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公共藝術簡介|高雄捷運

高捷情報
:::

公共藝術簡介

高雄捷運-南台灣的人文地標

高雄捷運公共藝術,是藝術家獻給高雄市民的夢想園地,希望高雄市民在辛勤工作之外,也有一個體驗夢想的公共空間。本世紀初,堪稱國內經費及規模最大的公共藝術規劃案「高雄市區捷運公共藝術」,終於在歷經數年的建設後設置完成了。此案充分展現了過去、現在、未來的高雄發展成果,更將高雄捷運從「大眾運輸系統」的定位,提昇至二十一世紀開創南台灣城市新「人文景象」、「文化景觀」的先驅座標位置上。

 

「紅線南段」打造高雄新風貌

「高捷市區捷運車站公共藝術」分為紅、橘兩線,由南北及東西軸線展開,共有國內外30位藝術家替捷運車站量身打造公共藝術,其中從最南端的R3小港站至R12後繹站,由達達美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領隊,組成十位藝術家團隊(洪龍木、王國益、李億勳、尤瑪‧達陸、洪易、賴純純、蕭勤、陳明輝、董陽孜、廖瑞章),以他們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生命經驗,來為高雄捷運站打造全新風貌。

 

「紅線北段」展現高雄人幸福氛圍

捷運紅線一路往北,從R13凹子底站至R21都會公園站,由蔚龍藝術有限公司帶領,組成十位藝術家團隊(朱宇明、可樂王、楊文霓、劉育明、郭瑞祥、林武成、戴威利、董陽孜、蘇志徹、林麗華),期望藉由公共藝術的表述,讓民眾深切地感受便利的捷運交通結合公共藝術後所產生的幸福氛圍。

 

「橘線段」依循人文軌跡,匯聚民眾生活與記憶

而迎著西子灣海風的橘線,則由國邦興業有限公司組成七位藝術家團隊(董振平、梅丁衍、潘大謙、陳明輝、李億勳、林煌迪、王國益),帶領著大家一路由西往東,從海洋到陸地,依循著歷史軌跡,將人們生活的點滴匯聚成深沉的文化內涵。橘線捷運車站內有歷史、有文化、有科技、有藝術,有一整列車的文化氣息,陪伴您在橘線裡的每一趟旅程。

 

高雄縣區捷運車站公共藝術

由杜象藝術公司依著「行動美術館」的概念,將原本高雄縣內的八個車站分別以所在地的三個行政區橋頭、鳳山和大寮作為發想,進行公共藝術設置。

 

委託國外藝術家與國際接軌

除此之外,我們另有委託國外藝術家創作的作品,有R4小港國際機場站藝術家樂子(Lutz Haufschild)的「凝聚的綠寶石」;R17世運站的藝術家郎‧伍德及克里斯丁‧卡爾傑生(Rwaag Team)的「浮動的雨林」;O5R10美麗島站藝術家水仙(Narcissus Quagliata)的「光之穹頂」等作品,藝術家們以絕佳工藝,取玻璃為素材,採光線為媒介,精工打造出數件公共藝術,只為了將「愛」的訊息傳達給大眾;由愛水(R4)、愛山(R17)至愛自己(O5/R10);藉由玻璃與光,以多樣化的形式及不同層次的藝術作品將愛的訊息傳遞給所有的觀賞者,並希望藉此美麗的作品愉悅地提升大家的精神層次。由於有國內外藝術家的參與,公共藝術不僅讓高雄捷運在地化,同時也以國際化的腳步與國際接軌。

 

民眾參與

「公共藝術」既以公共為名,望文生義,可知眾人的參與是設置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從執行小組、徵選委員、鑑價委員的成員要求,地方政府審議會三度的把關,到設置過程中各項直接、間接的民眾參與活動,在無非是希望公共藝術的取得、內涵與成果中可以參入民眾實質的介入藝術過程。

這些活動參與者從5歲幼童到80歲阿嬤、從路人到文化工作者、從社團到校園、從高捷公司的臨時約聘人員到董事長,也從地方鄉鎮市長到中央部會首長,大家都有動口到動手的不同程度參與,相同的是在藝術氛圍中感受到的創作驅動力。

 

捷運是載體,承載了藝術、文化、生活、記憶與人的交流

總體而論,捷運是一個「載體」,承載了人類的藝術、文化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記憶與人的交流。高雄捷運不再只是一個交通運輸系統,它還引導民眾親近藝術,提升生活品質,完成旅行的夢想;換言之,高雄捷運最大的特色還在於「捷運藝術化」、「藝術生活化、公眾化」,每一車站內都設有公共藝術品,搭乘捷運欣賞藝術勢必成為未來一項新興的休閒活動,最後也將成為南台灣的新人文地標。「公共藝術」的設置,讓每一座站體,成為城市美術館中的一個展示間,以藝術彰顯著在地故事,也使整個城市成為一座得以動力連結的大型美術館。